肩负新的历史使命(摘抄2)
发布时间:2006-12-04
中国特殊的国情、水情,治水的复杂与艰巨,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与依赖,都决定了中国今天在水问题上依然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,决定了中国实现水利现代化的过程十分漫长......
我国2002年人均水资源仅2180米3,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000米3中度缺水标准的上限。由于我国北方2002年人均水资源仅990米3(已属于重度缺水),南方众多经济发达、人口稠密的地区又严重存在的“水质型缺水”问题,考虑我国水资源分配严重不均、人口绝对数量大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快和经济发展迅速的现实特点,总体而言中国当前属于中度缺水国家;到本世纪中叶,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,届时我国人均水资源将下降到1700米3的重度缺水警戒线以下,那时我们无疑将成为重度缺水的国家。
......中国的发展不能长期建立在环境与生态欠账的基础上。环境与生态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挑战。
我国水利事业成就喜人,但洪涝灾害、干旱缺水、水污染及水土流失严重四大水问题仍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。如何重塑人与自然和谐相依的关系,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,需要新时期水利人持续不懈地探索和努力。
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、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。展望未来,我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。
水利是一项除害兴利、趋利避害、协调人与人、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尚事业。水利工作,既要防止水对人的侵害,更要防止人对水的侵害;既要化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,又要善待自然、善待江河、善待水,促进人水和谐,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。这是我们面向21世纪在治水理念、治水思路上的重大调整,这一战略路径的选择已为期不远。......(完)
作者:李建章 高立洪
《中国水利报》2004.10.14